首页 梦与健康

常做噩梦也在提醒你注意身体健康

作者:天府康养新生活    时间:2023-11-14 16:23:39

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,但是多梦会导致深睡眠期短、睡眠深度不够、睡眠质量不高等症状。而常常做噩梦不仅会让我们突然“惊醒”,也会导致深度睡眠不足,那么为什么会做噩梦呢?难道只是“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”吗?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全面,那么还有什么原因呢?小编带大家来看一下吧~

经常做噩梦,可能由以下几种原因导致:

心理因素:如白天经受了恶性的刺激、心理保持应激状态长久,或心理压力较大。在心理保持冲突状态下,就会引起夜间噩梦。正所谓,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;

睡前过度紧张、过度兴奋、如初次离开父母在陌生环境中睡眠、各种内心冲突和焦虑情绪均可诱发本症,睡前听讲恐怖故事、看恐怖影视也是诱因之一。

外在因素:躯体生病的初期,脑肿瘤等。当噩梦仅偶尔发生时,对正常生活、睡眠质量无长期不良影响,可不进行干预治疗。但当做噩梦较久,例如3个月内每周3次左右做噩梦,且对正常生活产生了影响,就需进行睡眠科检查,针对病因进行治疗。

身体因素发热、卧室空气污浊、被褥过厚、睡眠姿势不当、胸前受压等身体不适均可诱发。此外,饮食习惯不良,如晚餐过饱或饮食太少,呈饥饿状态也是诱发本症的原因之一。

首先应寻找并消除身体和心理上的诱因,针对心理矛盾给以合理的咨询和指导。当发现儿童出现恶梦时,应将其唤醒,待其情绪稳定后再让其入睡。一般无需药物治疗,若发生过频,可短期内给予镇静剂,睡前服。但是不要轻易使用催眠镇静药物,因为长期服用后,晨起会有困倦感、易成瘾、停药后反弹等副作用。

可以吃一些食物来预防失眠如:牛奶、水果(苹果、香蕉、梨等)、糖水、小米粥、酸枣仁粥、莲子粉粥等。

除去心理因素的原因,某些反复呈现的噩梦确实具有预兆疾病的作用。从病理学的角度看,许多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在潜伏期间症状并不明显。特别在白天人们的大脑活动频繁、脑细胞十分兴奋的情况下,更是难以觉察到体内潜在性病变的微弱异常刺激信号。

而睡眠时,噩梦可能预兆疾病,许多脑细胞进入“休息”状态,工作机能降低。这时,白天影响细胞的刺激信号就会刺激皮层有关中枢,使相应的脑细胞出现应激反应,产生预见性梦境。

经常做噩梦可能在提示这些问题!

◇ 心脏病

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显示,频繁做噩梦会增加51%的高血压风险、50%的心脏病风险和132%的心梗风险。

心血管病、房颤、高血压患者频繁做噩梦要引起重视,可能是疾病发生变化或加重的信号。

◇ 低血糖

夜间低血糖是糖友常见症状,一般发生在凌晨1-3时,往往在睡梦中发作,醒来后发现自己有做噩梦、出汗、心悸、手足颤抖等情况。

如果早晨起床后总感觉没睡好,或伴有头痛,这时就需要警惕。

睡眠呼吸暂停

睡觉时如果时常出现呼吸暂停等情况,会使人感觉胸闷,从而引起噩梦,由于这个原因做噩梦的人不在少数。

偏头痛

研究发现,偏头痛发作前,患者往往会做一些关于“愤怒”“攻击”的噩梦。一种理论认为,这是因为偏头痛导致大脑发生了多种变化。

◇ 过度焦虑

国际梦研究协会研究发现,失去所爱的人、目睹重大事故等会让人产生抑郁情绪,进而引发噩梦。工作生活压力大导致的紧张情绪、焦虑心情等也是做噩梦的心理原因。

缺少睡眠

缺少睡眠也会影响梦境,尤其是当人们的睡眠被打断再入眠时,容易做噩梦,反过来,做噩梦又会让人越发难以入眠,形成恶性循环。

噩梦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疗?

睡前1小时到室外散步欣赏音乐,以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。

晚饭不宜多吃,睡前不吃零食。

睡前1小时应停止紧张的脑力和体力劳动,避免看有刺激性的影视、书报。

临睡不吸烟、不喝酒咖啡之类的饮料。

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,过早、过迟都不好。

被子不宜过暖过重,枕头不宜过高过硬。

当发现做频繁做噩梦时,一定要多加留意,它可能在提醒你要多多关注自己身体啦~